中国人历来有重视家风家教的传统,一句“忠厚传家久,诗书继世长”道尽了人们对家风的无限寄托。家里人在外面成就了事业、做出了贡献,会认为是“家风敦厚”的结果;家里人在外面干了坏事、做出了丑事正规配资开户 ,则会认为是“辱没家风”的行为。由此可见,家风家教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的重要地位。
中国历史上留下了《朱子家训》《颜氏家训》《了凡四训》等家规家训,这其中的治家格言不仅规范了家族成员的行为准则,还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智慧,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影响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更是极为重视家风建设,红色家规涵育出了红色家风。他们率先垂范、言传身教,对子女、亲属、身边工作人员严格教育、严格要求、严格管理,为全党全社会作出了表率,红色家风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,是我们党永不褪色的“传家宝”。
国家治理需要良好的社会风气,家庭建设同样需要良好的家风。家庭是社会的细胞,家风影响社会风气,好家风才是一个家庭最美的风景线。那么,好家风怎么形成?
要行以树风。好家风首先需要家长的行为示范和率先垂范,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树立良好榜样,潜移默化地影响下一代,让孩子在耳濡目染中养成良好品德。毛泽东同志就特别重视用自己的行为影响孩子,他吃饭时,掉在饭桌上的一粒米、一根菜,都要捡起来吃掉,饭碗里从来没有剩下过一粒米。他要求自己的孩子们不能在他的灶上吃饭,要和工作人员一起吃大灶,孩子们外出不准用他的汽车,也不准用公家的汽车。
展开剩余57%要教以培风。好的家风离不开好的家教。1939年,刘少奇反复叮嘱即将远赴苏联留学的女儿刘爱琴:“你到苏联学习,最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学到更多的本领,同时要把身体搞好,回来建设我们的国家。”陈云同志对家人提出“三不准”:不准搭乘他的车,不准接触他看的文件,不准随便进出他的办公室。这些对立身养德的教育,如春风化雨、润物无声,以潜移默化的形式影响着家人和社会风气。
要肃以正风。好家风靠教育更靠严管,宽严并济、奖罚分明,有教有管,才是家风建设的关键。毛泽东同志历来对子女要求严格。1946年1月,毛岸英从苏联回到延安,毛泽东就要求他脱下苏式制服和皮靴,穿上旧棉衣棉裤,到农村劳动锻炼,拜农民为师,开展调查研究。在后面的生活中,毛岸英“丝毫没有因为自己是毛泽东的儿子而搞什么特殊化,穿的是一件旧军大衣,住的和普通干部群众一样”。朱德同志的大外孙刘建初中毕业后,朱德鼓励他到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务农,16岁的刘建具体工作是养猪,由于力气不够,没多长时间就想回家。朱德得知后,马上写信严肃批评:“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,是考验青年人能否接好革命班的大问题。应该很好地在农村锻炼,虚心向群众学习,才能有丰富的知识、宽阔的胸怀、坚强的革命意志。”
要传以成风。家风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甚至不是一代人的事,要靠家庭成员的身体力行,代代相传才能形成并传承下去。习仲勋同志注重教育孩子从小养成节俭的良好生活习惯,他经常用“谁知盘中餐,粒粒皆辛苦”的名言教育孩子。习近平同志在2001年给父亲习仲勋写的拜寿信中说:“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。家教的严格,也是众所周知的。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,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。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。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。”
家风不是“小家之事”,它不仅关系自己的家庭,更会影响民风和社会风气。不论时代怎么变化,都要注重家教、注重家风,使家风成为一种强大的感染力量正规配资开户 ,化风成俗,让社会更加美好。(朝阳门工作室 纪泽民)
发布于:北京市